联系电话:18911831386(微信同步),15210981978
电子邮箱:450016170@qq.com
大洋网讯 “我不是为了金钱或者荣誉参与志愿者的队伍,而是为了帮助有困难的人,奉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财富来服务社会。”广州律师竺睿毅然放弃广州丰厚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,先后两次远赴新疆伊犁州伊宁市参加“1+1”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,无偿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。面对恶劣天气、语言不通、工作量繁重等重重挑战,她不仅克服了,而且认为“这是最自豪最快乐的工作,自己不是来享受,而是来帮助困难群众的”。
短短一年半里,竺睿受理了200多起法律援助案件,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600万元。她不仅被司法部授予法律援助优秀律师称号,还被评为伊宁市司法局先进工作者、伊犁州法律援助先进个人。近日,竺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一期的法律援助工作到今年7月就要到期了,今后还会继续参与这项有意义又倍感自豪的事业。
一人承接当地法援中心全年半数案件
今年47岁的竺睿从事律师工作逾20年。2014年7月,她毅然放弃广州丰厚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,报名参加“1+1”法律援助工作,首站目的地选择了离广州相隔万里之远的新疆伊犁州伊宁市,这一去就是整整一年多。去年7月,已经是竺睿第二次参加“1+1”法律援助工作,这次的目的地她依旧选择了此前开展过法律援助工作的新疆伊宁市。
周边很多人不理解竺睿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公益法律援助?而且法援目的地还是选择离广州之远的新疆?
竺睿说,自己已过不惑之年,理想该实现的也实现了,实现不了的也该放弃了,如果不参加“1+1”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,自己的人生也就是重复过去的十年了,但成为志愿者之后感觉大不相同,感受最深的是那种高度的荣誉感,从来没有像当志愿者这样让自己感到光荣,因为法律援助工作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帮助弱者。“做这样的工作,让人有了天然的自豪感!为他人、为社会付出,付出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,收获的是内心对自己的肯定,感觉活得更有价值了!”
而且,当志愿者还可以增广见闻。“不到新疆,我感受不到中国有这么大!新疆之美,尤其是伊宁之美,毫不逊色于我去过的任何地方!”竺睿说,原本以为当地生活会很艰苦,但去了后发现没有想象中艰苦,不过工作繁重程度远超想象。
伊宁有7万多名低保户,由此涉及的法援案件数量极多。竺睿告诉记者,因为时差原因,在当地一般都是上午10点上班,下午8点下班,即便到了周五也不清楚周末能不能休息,办公室每天都是门庭若市,来访者络绎不绝,“多的时候二三十人挤在办公室里求助咨询,就像门诊一样”,常常中午没有时间吃饭,有时候连起身去卫生间的时间都没有。长此以往,竺睿也练就了整整10个小时不午休、不吃饭、不上卫生间的本领。据了解,竺睿一人承接了伊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全年一半的法援案件,在1年半时间里,她受理了200多起法律援助案件,办结了100多件,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600万元,案均追回经济损失6万元。
自费采购办公设备购置住房免费为群众办理案件
刚到伊宁时,当地政府给竺睿配了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帮忙,但对方汉语水平有限,不认识汉字,汉语表达不太顺畅,两人大多通过眼神合作办案。为了能顺利、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,竺睿自费聘请助手、私车公用、自掏腰包上万元买了打印机、墨盒、办公桌椅、复印纸、法援宣传扇子等办公用品,还自费解决了住宿问题。在伊宁工作期间,她从未提过任何条件,从未提过一分钱要求,所有办案提成全都捐献出来,无偿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。
“我可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,但会帮你解释”——这是竺睿奉行的办案宗旨。只要有群众上门来寻求援助,竺睿从来都不拒绝,即便有些不属于法援的案件,她也绝不推脱,一定会和对方解释清楚,一一告知如何处理,一步步说明情况。
有一次,四五十名城市居民遭遇金融集资诈骗,他们一起来到竺睿所在的伊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。虽然这些人都不属于法律援助的对象,但竺睿并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或让他们去找其他部门解决,而是和他们耐心解释。在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,她通过说法说理、举例告诉他们该如何解决。
周边同事都称赞“竺律师的脾气太好了!”对此,竺睿说,其实自己是个急脾气,但到伊宁后,她意识到身为志愿者,坐在政府的办公楼里,代表的是人民政府的形象,况且,自己也是一个群众,也反感趾高气扬、缺乏耐心和同情心的工作人员。所以,自己绝不能做被投诉的对象,要避免成为公众事件中政府的“临时工”。
遇上当事人付不起鉴定费、诉讼费,竺睿主动帮忙贴钱;若是当事人无家可归,竺睿四处奔波帮找住所帮出租金;遇到行动不便的当事人,竺睿主动承担起跑腿服务……对待困难群众,竺睿投入了极大的热情,一心一意为他们着想,出钱出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,“不仅给他们提供法律服务,还提供经济支持”,慷慨解囊捐助多名受援人总计金额逾6万多元。当地群众为了表示感谢,向伊宁市司法局赠送了十几面锦旗。
为七旬老人解决住宿提供生活费帮追回20多万赔偿
年过七旬的吴婆婆来自甘肃,早年跟随儿子来到伊宁生活,因为儿媳妇、孙子都是智障,吴婆婆又已年迈,一家人仅靠着吴婆婆儿子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家庭开支。但不幸的是,2013年,吴婆婆的儿子在帮工厂卸完货后,回去途中在一条渠边洗脸时淹死。事后,吴婆婆多次与儿子所在的工厂协商赔偿事宜,但都没有谈妥。一年多来,吴婆婆多次上访但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。
失去儿子后,吴婆婆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,连落脚之处都没有。竺睿获知此事后,四处奔波帮吴婆婆找住所,自掏腰包为吴婆婆支付房屋租金,为吴婆婆一家购置生活用品,还每月给吴婆婆生活费。最终,竺睿帮吴婆婆向工厂讨回了20多万元赔偿款。
广州多名律师赴艰苦贫困地区提供法律服务
据了解,“1+1”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是由司法部、共青团中央发起,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、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、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、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、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共同组织实施,每年组织一批律师志愿者、大学生志愿者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,到中西部无律师县和律师资源短缺的贫困县服务一年,为当地的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,以提高当地的法律援助能力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,促进司法公正,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,实现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的宪法原则。
记者从广州市律协的“数据库”中了解到,2010年至2016年间,广州共有16名律师参与由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、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开展的“1+1”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,深入西藏、新疆、甘肃、贵州等艰苦贫困地区提供法律服务,涌现出郑穗军、兰西、王云松、竺睿等一批典型人物。其中,郑穗军律师连续六年参加了“1+1”律师志愿者行动,并被司法部授予“全国优秀法律援助律师”称号,其介入办理的黎族“外嫁女”维权一案被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评为“法律援助十佳案例”之一。
广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邢益强表示:“广州‘1+1’法律援助志愿律师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,展现我市律师的社会担当,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。”